学院资讯

学院要闻

教学观摩展风采 体教融合育俊才——广州体职院开展附属体育运动学校教学观摩日活动

来源:附属体育运动学校   作者:黄慧鸾 乐金玲   日期:2025年04月10日 09:16   点击:[]


本网讯 4月2日上午,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体育运动学校在西校区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观摩日活动。学院院长李国平、副院长崔明、学院训练竞赛处、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体育教育科研中心和14个运动队,以及天河体育中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等单位的领导、教练、管理人员,附属体育运动学校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全方位参与开放课堂,共绘体教融合新图景。


本次教学观摩日以“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为核心,依托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艺体六个教研组特色课程与校园设施升级成果,充分展现学院附属学校“体教融合”的办学特色。课堂上,教师们立足新课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妙融入实践元素。

匠心巧手,美劳共育。美劳心组举办“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主题活动,实现体育精神与艺术创造的跨界融合。奥运冠军伦敦奥运会男子跳水冠军张雁全与郑懿老师同台授课,在拳击馆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制作“魔法花篮”,并由全国男子拳击锦标赛冠军叶金伙为运动员学生进行颁奖。在西区“搏”广场里王彦君老师开设“春天的畅想”写生课,运动员学生们席地而坐,以画笔为媒,在绘画长廊共绘校园春色。同步展出的获奖作品悬挂于“搏”广场周边,形成动态艺术走廊,吸引教练、师生驻足品评。董芳汝老师的“今昔歌谣”音乐赏析课融合历史脉络,硬笔书法课堂墨香氤氲,一横一竖间尽显文化根脉。曾庆霞老师在教学楼走廊处的手工作品策展引人驻足,广式茶点黏土、京剧脸谱、环保手袋、创意扭扭棒花束等,展现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的碰撞,运动员学生用实践证明体育健儿亦是文化传承者与艺术创造者。

艺体教研室学科组活动与户外活动课


经典浸润,实践赋能。语文教研室精心策划了“诗海拾音筑梦校园”系列活动。活动分为室内古诗文竞赛与室外诗词活动两大板块。在小学组一至六年级的“古诗争霸赛”中,孩子们通过希沃软件两两比拼,争相背诵经典诗句。而中学组初高中学生则开展“古代文学常识大比拼”,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展现了扎实的文学功底。高中组特色课中,运动员学生用精彩的表演生动再现《雷雨》《茶馆》等经典剧目冲突场景,台词演绎张力十足,赢得全场掌声。在室外的诗词活动课中,刘文娜老师与王嬿祾老师在田径场开设诗词课堂,通过诗歌投壶、传力接诗、诗海寻宝等活动,运动员学生们展现了速度与智慧的较量、竞技游戏与诗歌的碰撞,让传统文化“动”起来了,展现了团队协作的魅力。何婷老师则通过《茶馆》的剧本研读与角色扮演,带领运动员学生化身剧中人物,在台词推敲与情境演绎中透视社会百态,深刻领悟老舍笔下的人文关怀与时代精神。

语文教研室户外活动课与特色课


知行合一,多维探索。文综教研室政治组熊晓碧老师以“公正司法”为主题,创新设计“模拟法庭课堂”,通过角色扮演与案例分析,让运动员学生化身“小法官”探讨司法实践,深化法治意识与思辨能力。理综教研组物理教师吴晶的“浮力实验”与化学教师聂伟杰的“溶液酸碱性”实验,激发运动员学生科学探究热情。在升级后的智慧电脑教室支持下,科信组郭本欣老师开设“智能体育选课助手”特色课程,指导运动员学生运用编程和AI技术开发选课智能助手,实现了科技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地理教师徐亚丹的“东南亚”课程,通过地图解析与小组讨论,系统学习区域地理特征,课堂生动详实,激发运动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兴趣。

理综教研室实验课与文综教研室特色课


数理逻辑,场景融合。数学教研组李聪老师于升旗广场教授“测量旗杆高度”,将数学知识融入实地测量;吴瑞良老师讲授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让学生两人一组,利用尺子,对立体几何模型进行测量与计算,加强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余志鹏老师的“分数与除法”通过生活案例解析抽象概念,增强运动员学生应用能力。方晓敏老师讲授的“数与代数”,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区分算式与方程。学习利用加减乘除逆运算解简单方程(如x+3=8),强调检验习惯。

数学教研室活动课与特色课


语言为桥,文化为媒。李薇老师的“France is calling”带领学生领略法国的魅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吕雪飞老师的“Faster,Higher,Stronger”从奥运会运动员不断突破世界纪录的事迹中汲取灵感,激发创新思维,勇于挑战自我设定的目标,培养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曾俊敏老师的“Shadow puppet plays”让学生在演绎皮影戏的过程中,探索了传统文化,锤炼了用英语讲述故事的能力。黄超老师的“Our silent friends”以语篇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新词汇,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

英语教研室特色课


各运动队领队、教练积极建言,围绕校园管理、课程多元化等提出宝贵建议,认为课程设计贴近运动员需求,活动组织富有成效,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升级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校队医家”一体化建设,为运动员学生的文化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贡献力量。


春风化雨滋兰蕙,校队合一现新篇。学院附属学校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不断完善运动员文化课程与创新协同育人,推动学科教学与运动训练互促共进。

上一条:4金1铜1个第五!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输送运动员奥运会参赛成绩创历史最佳       下一条:凝心聚力谋新篇 竞技备战踏新程——广州体职院召开2025年训练工作暨冬训总结会

关闭